「老師你好,我有問題想請教一下。我有一個4歲的兒子,
每次玩具自己弄壞或事情做不好時他都會說是別人用的, 而且還會很生氣的說都是別人的錯,
都是別人把他的玩具弄壞,但是明明就是他弄的啊。
因為這種情形已經很久了,請問我要怎麼引導他會比較好呢?」
首先,首先我們要瞭解,孩子在碰到問題的時候會遇到兩個關卡:
問題發生時的【 情緒關卡 】
不知道怎麼解決問題的【 策略關卡 】
而4歲的孩子正好處在這兩個關卡的轉換期喔!
情緒關卡
由於4歲的孩子正在學會怎麼從『 大人協助調節情緒 』到『 自己學著調節情緒 』
所以這時讓孩子知道該如何面對自己的情緒是非常重要的喔!
一開始可以先試著讓孩子將情緒說出來
「你的心情怎樣呢?」
然後藉由同理的方式讓孩子知道我們是站在他這邊的:
「你覺得別人弄壞你的玩具,所以你很生氣啊!我知道了。真的玩具被弄壞會很生氣。」
策略關卡
接著提供【 策略 】讓孩子知道可以怎麼解決問題「那我們一起來想辦法,玩具可以怎麼修理/或玩具可以怎麼避免再被弄壞」
上述的流程,也是在解決孩子目前的情緒狀態:
「因為我不知道該怎麼面對玩具壞掉時,我非常難過的感受,
我只好用不成熟的【 防衛機轉[ 責怪別人 ]】來取得我情緒的平衡」
所以比起在要求孩子承認自己的錯誤前,反而是要讓孩子知道情緒是可被接受的,才越容易在情緒可緩解的情況下,減少防衛機轉出現的頻率喔!
防衛機制(Defense mechanism),指的是在不自覺反應下的心理機制,以減少因無法接受或潛在有害的事物而來的焦慮感受。
而這位媽媽又接著問 ...
「可是玩具真的是他自己弄壞的話,也需要先理解他的感受,然後再一起想辦法要怎麼修理或避免玩具被弄壞嗎?
那我要怎麼引導他不要說是別人造成的呢?還是只要多次讓孩子知道情緒可以被接受的就會改善呢?」
其實在孩子『 怪罪別人 』的議題裡面
【 本質問題 】是孩子不知道該怎麼調節玩具壞掉的難過情緒,所以才選擇用怪別人的方式,來讓自己接受這個難以接受的局面。
不然玩具壞掉已經夠難過了,還要承擔是自己弄壞的事實(其實孩子內心是知道的)。
而這時,如果我們只針對孩子的【 表徵行為 】—— 怪別人的處理
等於是將孩子推向他一開始要逃離的原因,不僅無法處理本質問題,還會讓孩子的情緒更大。
這時上面提到的情緒表達、情緒同理、解決問題的處理方式,
反而是在不戳破孩子的防衛機轉下,讓他試著接受自己的情緒,並自己解決問題。
這樣的引導的確要試個幾次,但就能針對【 本質問題 】來處理,孩子也會慢慢減少用『 怪罪別人 』的方式當作解決自己情緒的方法呦!